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95章

關燈
第95章

李治覺得自己也怪冤枉的。

他哪知道自己當年給阿菟的這份權力還能有各種神奇的用法, 充分詮釋了什麽叫做狐假虎威的一百種用法。

“阿菟這膽子大也不是我一個人縱容出來的……”

在崔元綜被暫時遣退下去,讓他收拾收拾準備啟程西州後,這殿中便只剩下了帝後兩人。

李治努力給自己辯白了一下。

但他這麽一回憶又覺得, 可能自己是要擔負起主要責任。

比如說阿菟最開始領到那魚符,就是他給準許的。

再比如說阿菟當年能跑到蜀中去,也得怪他沒能將人看好。

再再比如說, 劉仁軌被派遣前往河南道募兵之後,他確實沒有考慮過阿菟偷跑的可能, 不僅沒費心考慮給阿菟換個老師,反而同意了讓她在弘文館中旁聽, 導致她有了接觸到裴炎崔元綜等人的機會。

再就是那句李唐缺將的名言了。

阿菟也還真如她在此前所說的那樣, 因為希望為阿耶分憂,這才在府兵招募出問題的時候挺身而出。

“難道劉仁軌就沒有一點責任嗎?”李治又輕聲嘀咕了一句。

這幾個月間媚娘在朝政事務上的越發熟稔,讓李治更為慶幸, 自己是將事務交給了皇後處理,而不是放任大臣坐大。所以他當然不會在這個時候因為女兒的教育問題責備皇後。

若是自己身上的鍋分到崔元綜等人身上還不夠, 那就再加上劉仁軌好了。

李治越想越覺得是這麽個道理。

阿菟在離開洛陽的信中還說,因為自己可能不能從劉仁軌這裏得到隨同出行的準允, 大概率只能偷偷地溜上船去。結果看看最後的情況是什麽樣的!

劉仁軌眼看著阿菟做出了這一系列的表現,在士卒的簇擁之下一並登船,可見他這個做老師的,都被學生給說服了。

就說是不是他不稱職吧。

李治說得越發理直氣壯:“說白了還是劉仁軌在面對問題的時候少了些應變的能力,才讓阿菟借勢而起, 有了順理成章出征的機會。”

“陛下這說話的語氣裏又得意上了。”武媚娘將面前的信又看了一遍, 轉回到了李治的臉上, 不由覺得有些好笑。

但她能猜到幾分李治的想法。

這位李唐的陛下啊,自己早年間不是個強硬脾氣, 直到被貞觀老臣逼迫到了這個地步,這才開始鐵血手腕反抗,他顯然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明白自己的皇室地位,拿出君臣之分的表現來。

當這份表現並不危及他自己的威嚴之時,哪怕如阿菟所做的那般出格,李治也只會為女兒維護了大唐體面而覺驕傲。

不過,她又何嘗不是呢。

“有功者升遷,犧牲者留名……”武媚娘將這話品味了一番,再想想那被帶回來的木板上密密麻麻的姓名籍貫和阿菟為自己留出的那一面上龍飛鳳舞幾個大字,覺得倘若自己身在那士卒之中聽到這樣的一番話,恐怕也得為阿菟的表現感到自豪。

而阿菟此舉,或許也是在告訴她,弘化公主的處境不會是她們母女將會面對的。

恰恰相反,當權力已被遞交到她們手中之後,她們能做的事情遠比之前要多!

現在正是時候。

阿菟的年紀還小,她這個皇後的勢力也不夠強盛。

可那又如何呢?

恰當的時機之中,就像劉仁軌也無法阻止李清月想要踏上出征之路的腳步,陛下也無法阻止她一步步掌握立身之本!

她側過頭來,像是要為女兒扯開話題一般問道:“說起來,這次從青州傳來的消息裏,陛下對府兵制是如何看的?”

崔元綜此人到底還是太年輕了,也太急於將自己從公主出走這件事上擺脫關系,所以他根本沒敢冒險在青州地界上多留幾日,帶回來些一手的消息。

他所說的,其實都是青州刺史對他告知的內容。

反倒是阿菟在來信之中,將情況說得更加直白一些。

她既然提到了那個魚符,也就自然說到了自己是如何用這個魚符騙開的劉仁軌營中守衛,和趙文振見上面,了解到了底層府兵的情況。

連帶著將府兵意圖自殘以躲避兵役的事情,和州府對於上一輪參戰的府兵獎勵、撫恤不足情況,都給寫在了其中。

而這歸根到底,都是因為府兵制的實行已經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問題。

李治也暫時將女兒的情況都給放在了腦後,接上了皇後的話茬,“此事……倒不能怪蘇將軍。”

武媚娘搖了搖頭,輕笑了一聲:“陛下這話好像是在糊弄我。”

李治沒正面回答,只說此事不能怪蘇定方,那可真是個狡猾的說法。

不錯,這件事雖然蘇定方有一定的責任,但不能怪他。

蘇定方結束了百濟戰事之後就轉道洛陽來獻俘,而後被委派作了覆滅高麗之戰的主將,同行將士的功勳都應當隨著他將萬餘百濟人引入河南道,也一並交托到了當地長官的手中。

在他往返匆匆之間,真正會受到他關註的,只有那些直接歸屬於他指揮的將士。

更多的府兵成了被遺忘的對象,他也未必知道。

但這個問題的本質,不在於蘇定方要不要對此負責,而在於,到底應該將此事歸咎於誰。

武媚娘旋即說道:“我看是這些地方官員太過小看陛下了。”

李治:“這話怎講?”

“難道不是嗎?”武媚娘言之鑿鑿地說道,“此前府兵的功勳為何常有缺漏,還不是他們覺得,大唐四面戰事之中,再難立下不世之功,倒不如由府兵中的顯貴之人先將其中的獎勵給侵吞下去。”

“再說那百濟之戰,犧牲將士名錄和嘉獎表彰之事為何沒盡數落成,還不是因為,蘇將軍凱旋獻俘之時,您還在病中。”

皇後的話沒有徹底說完,可這一點都不妨礙李治從中繼續推衍話外之音。

就像突厥降將阿史那賀魯因為李治年少而反叛大唐,讓這西域之戰前後持續了七年之久,自他接管皇位以來的邊境戰事,縱然有那麽幾場可圈可點的大勝,但這些勝果和貞觀年間、甚至是開國之戰都已不能比。

狼多肉少,就是如今的現狀!

那麽確實不奇怪,相信他能穩固疆土,甚至進一步開拓進取的人,只占據了其中的一小部分。

而去年年末就應該上呈中央的百濟戰況總結,只怕正是因為他病倒了,才被延遲上交了。

蘇定方在戰報中都寫道,需要令將士們屠城掠奪以定軍心,只怕在軍隊之中的消耗和陣亡情況已經相當可怕。

這樣的名錄在陛下病中上交,在這些人看來,是過於沒有眼色的表現。

可對李治來說,這卻無疑是在小看於他!

難道只是頭風發作,他就不能過問政務了嗎?還是這些人覺得,當他身在病中,會對一些官員進行遷怒?

武媚娘朝著李治看去,果然見到他臉上已有幾分隱忍不發的怒火。

她也不難猜到李治此刻所想。

這些欺上瞞下之人,其實就像是之前的李義府,當他們還沒觸犯到李治底線,或者沒有冒犯到他面前的時候,還不會馬上被整頓。

可當他們的所作所為已經觸犯到李治利益,影響到大唐兵員形式的時候,他們之前的那些行為,就要被好好清算一番了。

即便這些貪墨軍功的行為,可能早在貞觀末年就已經呈現出了端倪,要不然也不會有今日的府兵變貧戶;即便這些州府長官的在任時間可能都不太長,只是延續了上一代的一些舉措——

那也並不妨礙,他們確實做出了挖掘大唐兵制根基的舉動!

李治才徹底鏟除他舅舅那個障礙多久啊,他怎麽會願意看到,旁人評價永徽年間,乃是有著貞觀遺風,而龍朔的開端,卻是失去府兵民心呢?

李治按了按額角,在桌邊坐了下來,問道:“媚娘,你覺得該當如何辦?”

這不是一個尋常的問題。

雖說可以將其解釋為“皇後提出的猜測,也該當有自己的想法”,可無論李治是想要對河南道官員進行整頓,還是要對府兵進行覆查,又或者是要對現有的征兵制度進行改良,那都是毫無疑問的軍國大事。

也本不該以這樣的方式征詢於皇後。

但在這個問題發出的那一刻,武媚娘並未感到困擾,反而忽然心頭一定。

李治的第一反應不是“我要想想”,而是“皇後覺得如何”,足以見得,自顯慶五年的十一月到如今的半年多時間裏,皇後的地位和話語權得到了多大的提升。

她需要做的也不是為此而惶恐,是好好地抓住這條繼續上攀的繩索!

她心中在這一瞬閃過的種種思慮不足為外人所道,李治反正只能聽到她以相當堅決的語氣說道:“以我看來,既已有人打草驚蛇,也不妨雷厲風行。”

李治眸光微動。

將劉仁軌和阿菟發現府兵不妥說成是打草驚蛇,無疑是媚娘對那兩人的保護。

可李治並不在乎這一點。

誰讓那隨後的雷厲風行四字,正戳在了他的心坎之上。

而媚娘這話也並非在毫無顧忌的情況下說出,隨即而來的還有提供給他的動手理由:

“如今高麗戰事行將拉開序幕,陛下所做的不是要去和什麽人爭奪利益,而是要確保後方還能提供穩定的補給。所以有過者必罰,有功者必賞。”

“陛下有慈父之心,願意成全女兒對府兵將士的垂憐,讓其中犧牲者魂歸故裏,家中老有所養,幼有所依。”

“再若還要加上一個理由的話,”武媚娘迎上了李治的目光,鎮定地答道:“陛下,龍朔吉兆乃是神龍護佑,天神願意看到民間疾苦嗎?”

只怕是不願的。

龍朔之年,天子有神龍福澤,那若是何處出現了什麽天象有異的情況,罪過就都在當地的臣屬了。

大概,不會有人希望擔負上這樣的罪名才對。

這也正給了李治由此清算的借口。

“那麽媚娘覺得,何人堪配做這位前去調查此事的持節禦史呢?”

李治顯然已經下定了決心,這才有此一問。

她沒再如早前一般說什麽陛下心中已有成算。

哪怕以她此刻所見,李治確實已有了想法,她還是出口說道:“我有三個人選,不知道陛下覺得如何。”

“哦,說來聽聽。”李治打起了幾分精神。

武媚娘答道:“河南道、河北道,必有一位固守原則的幹吏前去調查,我看彼時在李義府和長孫無忌案中都辦事妥當的大理寺卿可堪重用。”

元恪?

李治問道:“他和青州刺史不是算同族所出嗎?”

武媚娘不覺得元恪會因此徇私:“陛下還坐鎮在洛陽之地,洛陽元氏再怎麽小心謹慎都來不及,又怎麽會膽敢讓元恪為元神霽脫罪。若真如此的話,我還要恭喜陛下,又能多一筆進賬了。”

李治掩唇輕咳了兩聲:“這話說的倒也對,另外兩個人選呢?”

“百濟戰事的府兵撫恤沒有發放到位,西域戰事的情況恐怕也得覆查。我覺得,太原王氏的王方翼可用。”

李治不出意外地投來了一道有些驚訝的目光。

“陛下不必這麽看我,”武媚娘從容答道,“先皇後是先皇後,王方翼是王方翼,前幾年他母親過世,回家服喪,幾度哭暈過去,人也日漸消瘦,陛下還專門派遣禦醫登門過問,恐怕是想重用於此等有才之人的。”

“只是,他前年才因為好友身陷長孫無忌案被誅殺,為其收屍安葬,引來了不少非議,若要將其重新啟用,還需要一個合適的理由。”

現在這件事就很好。

她確實與太原王氏之間有些過節,但這並不妨礙她在此時給李治遞出一個臺階。

反正,她真正的目標在洛陽元氏。

所以若能借著啟用王方翼展現出她在勸諫之中的“正直”,多說兩句也不打緊。

李治頷首:“此人可用,第三個人選是誰?”

武媚娘笑道:“這個人的話,陛下就很熟悉了。”

李治發覺,當媚娘說到這裏的時候,面上的神情似有幾分促狹之意,而她遲遲未曾開口,仿佛是在等著他來猜。

這個稍顯顛倒過來的關系讓李治覺得有哪裏不太對勁,可又好像沒什麽問題。

他順著武媚娘方才的話往下說,“皇後已提到了河南道和西域的巡查之人,那麽剩下的那個,該當不是頂替他們位置的,而是對……諸如京洛之地的折沖府進行檢閱。”

事實上,出於守衛京城的需要,大唐折沖府就屬邊疆和兩京周遭最多。

既然邊境參戰的士卒得到了慰問,那麽境內的也該當有所表示。

李治遲疑著問道:“媚娘的意思,莫不是讓太子去履行這個職責?”

安定公主剛在青州搞出了風波,那麽也該讓太子有所表示。

太子在此時的出面,也等同於一並代表了陛下和皇後的意思。

確實是個合適的人選。

“陛下覺得不妥嗎?”

“不,”李治搖了搖頭,“安定已能為我排憂解難,送上了這樣一出整頓軍務的契機,太子也不能只沈浸於文學典籍的風花雪月之中了。”

《瑤山玉彩》這樣的文集編纂完成,收藏入府庫之中,或許能對外證明太子的聰慧,也能為他累積一項成績,可太子如今已不像是早年間一樣時時病弱,總要承擔起一些責任來的。

李治也必須做好最壞的打算,那便是他的頭風病覆發,到難以遏制的程度。

到那個時候,他絕不希望朝中會是主弱臣強的局勢。

現在讓太子開始接觸這些軍務,反而是一件好事。

李治有這個自信,他的太子總不會到謀反的地步。

想想弘兒當年還因聽到商臣弒父之事而拒學《春秋》,更讓他篤定於這一點。

他便只補充了一句:“讓賢兒也跟著一起去吧,權當長長見識了。”

算起來李賢和安定一個出生在年頭,一個出生在年尾,還得算是同歲之人,結果就因為阿菟太能折騰出事端,楞是像比李賢大上不少。

這都叫個什麽事。

上次賢兒跟著阿菟混,直接來上了一出就地打滾,現在有必要讓他跟著太子再多糾正糾正行為。

“我怎麽覺得,陛下像是在背地裏說阿菟的壞話呢?”武媚娘留意到了李治的神情,出聲調侃道。

李治連忙端正了面色,做出了一副與己無關的樣子。

武媚娘顯然沒有揭穿他的意思,只是繼續說道:“此外還有一件事,想征求一下陛下的同意。”

見李治點頭,她道:“阿菟在離開洛陽的信中提到過,她向太史局那邊定制過一件航行所用利器,當時我們傳喚太史令,他對於阿菟自己也要出行之事全不知曉,倒是對那航海羅盤推崇備至。這次的來信中,阿菟又提到了一次。”

李治回憶了一下前頭看到的那封書信,發覺確實是武媚娘所說的那回事。

“我還是覺得,之前對它的關註是不是少了一些,此物的前景也比我們想象得更大。”

武媚娘是很相信李清月的眼光的。

她也比李治對於女兒的行動知道得更多些。

最讓她確定女兒眼光不凡的,就是她將孫思邈的弟子劉神威帶在身邊,卻將其教成了個制造祥瑞的專家。

那她給李淳風提的意見,可能也沒那麽簡單。

早前她和陛下都操心於女兒的去向,卻忘記了聽李淳風解釋於那個羅盤,現在是不是該當將其提上日程了?

李治恍然,“讓太史令來一趟吧。”

正好他也要問問李淳風,今年後六個月有無特殊的氣象變化。

於是在第二日,就陸續有幾輛車馬離開了洛陽城。

元恪奔赴河南道。

宣讀聖旨的使者前去見王方翼。

盧照鄰和王勃被以閑著也是閑著的理由打發去了海州。

當然,正式一點的理由是,他們可以一邊在沿海等到公主回返,一邊負責督辦開采白水晶礦,以滿足第一批航海羅盤的制作需求。

最後離開洛陽的,便是李弘和李賢。

按照李治給他們制定的計劃,他們將先從洛陽周遭的許州開始走訪。

數年前,李治曾經在此地舉辦過閱兵,現如今則由太子在秋季來臨之前再行檢閱一番。

李弘在端坐於馬車之中的時候暗暗下定了決心。

上一次他被阿耶留在長安監國,卻因為屢屢哭鬧而被接了回來。哪怕阿耶沒有明言,李弘也能猜到,父親對此必定是有些失望的。

所以這一次,他絕不能再有失誤了。

剛想到這裏,他就見弟弟往前一倒,將下巴擱在了車中的案幾上,“阿兄,你不是近來還在修編文集嗎,為什麽還要被派出來視察府兵軍營啊。”

他想了想,還是將後半句話給吞了回去。

那就是——他為什麽也得來呢?

李賢他怎麽想都覺得,這京畿之地的府兵跟他沒有一錢關系。

如果說,太子阿兄是因為將來遲早要接過父親的班,這才需要得到這樣的歷練,那他其實是不必這麽折騰的對吧。

而且非要說的話,他遙領的是雍州牧,而不是洛州牧!

他以手扇了扇風,“這種天氣就應該待在屋中,吹著冰鑒扇出來的冷風,吃著酥山,聽著新編的樂曲,哪裏是出來游蕩的好時候。”

“若是我會騎馬的話也成,”李賢不無羨慕地指了指外頭,“騎馬之中總也有點風撲面而來,到時候還能在眾多將士面前策馬巡視,看起來也要氣派得多,可現在我還沒學騎馬呢……”

李賢嘆了口氣,朝著李弘問道:“阿兄,你不熱嗎?”

熱自然是熱的。

或許也不僅僅是熱。

當李賢說到那句的時候,李弘恍惚想起,在他已經有點模糊的幼年記憶裏,他曾經因看到阿耶的出巡儀仗而想要早早學會騎馬,可直到今日也還沒得到這個機會。

反倒是妹妹不僅已掌握了騎術,還跑沒了影。

也不知道,她現在的情況如何了。

------

李清月可不知道,她的兄弟正在記掛於她。

她此時正全神貫註地盯著遠處的獵物。

手中的弓箭慢慢地張開,直到拉弓成滿月之勢。

在她的視線之中,卓雲效仿著船上水手的撒網,已經將那頭巨大的海魚給困在了其中,可那條不知道是個什麽品種的大魚依然在掙紮。

若強行將其拉上船,以這漁網的承受能力,說不定拉到一半就讓其掙紮出去了。

李清月幹脆讓人將弓箭給取了過來。

離開洛陽後的這段時間,她也並未漏下對於弓箭的訓練,以至於在今日看見那條網中大魚之時,她有一種近乎直覺的判斷。

她能將其一箭射殺!

海上夏日毒辣的日光凝結在箭矢的尖端,也在她鬢角的薄汗上閃光。

目睹著這一幕的劉仁軌沒有打擾學生的雅興。

他甚至覺得除卻當日“演講”,她在此刻最有將帥風采。

忽然之間,一道疾風自視線中掠過,撕裂了傾瀉而下的日光。

只聽到一聲滯後的弓弦霹靂,那支長箭已在大魚出水的那一刻,自它的頭顱之中貫穿而過。

那一箭命中的,正是脆弱的魚眼!

李清月當即大喜,“快!將魚拉上來。”

卓雲連忙應和著她的聲音開始了拉拽的動作。

當整條魚被搬上甲板的時候,李清月欣喜地確認了兩個事實。

其一便是,這條魚沒毒,能吃。

其二則是,這魚的重量,足足有幾十斤。

“讓人用泥爐生火,將其烤制完畢,送全船人各分一份!”

李清月一把自魚眼之中將長箭抽了出來,豪橫地說道:“這海魚……算我請諸位的晚膳!”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